月下萤火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

       如同一株水稻,完成了使命,最终回落在泥土之中。

      我们将永远铭记那一天,5月22日,湖南长沙,细雨凄迷,哀伤的情绪弥漫在城市上空。尽管医院全力救治,尽管家人在床边唱着他最喜欢的《红梅花儿开》等歌曲,期盼他能够睁开眼睛,但最终还是没能迎来奇迹。

      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斗在农业第一线。我们知道,他曾种下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梦想实验田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而今,他和他的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平均亩产稳定超过800斤,加快实现“一亩荒滩变良田”的愿望。同时,袁隆平先生和他的团队开展了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为非洲人民带去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如今30年过去了,这个培训项目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庭,培训了近1.5万名水稻种植专家。古有炎帝神农“尝百草、种五谷”名震天下,恩泽神州,而被后人尊为始祖,奉为神祗,世代纪念。今有科学家袁隆平,寻野败,发明杂交水稻,养活亿万炎黄子孙,不再被饥饿所困扰,为人类的粮食安全感做出巨大贡献。

    这是我们都熟知的袁老,但如今《功勋》这部电视剧的播放,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在这里,《袁隆平的梦》表现了一位造福全世界的农学家对于给予自己人生启蒙的母亲的浅吟低唱。“有人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给我种下的。”在剧中,袁老在母亲墓前的深情缅怀,勾连起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杂交水稻世界难题的经历。母亲给他讲述过“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典故。她这样解读——“实践字纸藏经同,弃时需当付火中,字字句句有来历,变变换换永无穷。”而当多年以后袁隆平在水田里插秧时,他又真切感受到了何谓“天雨粟”。清澈的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而金黄的稻穗🌾正从“天上”撒下人间——天上下稻谷了。这是袁隆平在田间插秧时的一个想象与推理。“农人叫秧苗是天苗,不仅仅是因为它神圣,还因为低头插秧的时候,秧苗就是插在天上,天苗熟了就是‘天雨粟’。”这是多么诗意的一幅画面啊!

    “没有您的深刻启蒙,我怎么能够去打开内心最深沉的热情,用穿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田野中那些泥土孕育的传奇?我怎么能够在成千上万次的失败中坚信,必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没有您每天让我向前走去,我怎么能够数十年不停歇,穿越千山万水去追寻太阳☀️?”这是袁老对母亲的深情告白,读之令人泪目,令人更能感觉到他内心的一片热忱!是的,他热爱祖国,关心人民,孜孜不倦搞实验,终得满稻种人间!

    这位人民的英雄,让中国人牢牢端稳中国碗,中国碗里装满中国中国粮。他虽不像其他几位“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一样,在航天医学等方面颇有建树。甚至我们会说只是简单介绍的吃饭问题,但是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本身就不易!在他心里,国家利益重,科学实验重,名利却最轻。他无私奉献,从最开始的一名乡村教师一直到现在的著名农业科学家,跨度太大不能说不大,但不论何种身份,他总是一心为民,服务人民,为国家作出贡献,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统一。

    一缕米香,一阵稻浪,一亩禾田。有人说“他在人间播种子,在天上洒甘霖”,“您种下的稻田梦,我们继续实现”……

    致敬袁老,夜空中最亮的星!这位脚踏泥土仰望星空的诗意“农人”!





评论